来源于:无锡讨债要账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10-13
很多债务纠纷通过调解达成协议后,债务人仍 “不按协议履行”,债权人陷入 “调解成功却拿不到钱” 的尴尬。其实调解协议执行有明确的保障措施,按这 3 步操作,能确保债务人履行协议,避免调解白费功夫。
第一步:“签订‘可强制执行的调解协议’,明确违约责任”。调解协议要具备 “强制执行力”,需包含两类关键条款:一是 “明确的履行内容”,写清 “债务人需偿还的金额、还款时间(精确到日)、还款方式(如每月 10 号前转账至 XX 账户)”,避免模糊表述(如 “尽快还款”“适当支付”);二是 “违约责任条款”,约定 “若债务人未按协议履行,需支付违约金(如未还金额的 10%),且债权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”。若在法院诉前调解或诉讼调解,需让法院出具 “民事调解书”,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,债务人不履行时,债权人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;若在其他调解机构调解,需向法院申请 “司法确认”,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。比如某债务纠纷在社区调解后,双方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,债务人未履行时,债权人直接申请强制执行,快速收回欠款。
第二步:“‘分期履行’设置‘担保措施’,降低违约风险”。若调解协议约定 “分期履行”(如分 12 期还款),为降低债务人中途违约风险,可设置两类担保措施:一是 “财产担保”,债务人提供 “房产、车辆、存款” 等财产作为担保,若未履行协议,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拍卖担保财产;二是 “第三人担保”,由债务人的亲友提供连带责任担保,若债务人未履行,债权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。比如某分期调解协议中,债务人提供名下车辆作为担保,同时由其配偶作为担保人,后续债务人逾期 2 期,债权人申请法院查封车辆,债务人很快还清了逾期款项。
第三步:“‘及时申请强制执行’,避免超过时效”。若债务人未按调解协议履行,债权人需在 “申请执行时效内”(调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 2 年)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:一是 “准备执行材料”,提交民事调解书 / 司法确认裁定书、债权人身份证、债务人财产线索(如房产、银行账户信息);二是 “配合法院执行”,向法院提供债务人的财产线索,如近期转账记录、房产地址,协助法院查封、扣押债务人财产;三是 “申请‘限制高消费’”,若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,申请法院对债务人采取 “限制高消费” 措施(如禁止坐飞机、高铁、入住星级酒店),迫使债务人履行协议。比如某债权人在债务人逾期后 1 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,法院查封债务人银行账户后,债务人很快还清了全部欠款。
调解协议执行的核心是 “强化协议效力、设置担保、及时维权”,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协议履行,避免 “调解成功却无法兑现” 的情况,切实维护债权人权益。